發布日期 : 2016-12-19
年植10萬根,失敗率2成
人工植牙發展已有40多年以上的歷史,隨著醫材的進步,人工植牙近10年來在台灣也蓬勃發展並且成為普遍化的治療方式,民眾因蛀牙、牙周病或顎顏面部受傷導致缺牙時,可以以人工植牙進行治療,隨著病患對缺牙方面功能需求提高,傳統的假牙也愈來愈多被人工植牙取代的趨勢。
不過,雖然人工植牙有諸多的好處,但臨床上也出現不少植牙失敗的慘痛案例,讓人對植牙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有些患者植牙後出現咀嚼痠軟無力、有悶痛感、咬合不良,情形嚴重時除了重植別無選擇。此外,如果植牙前未衡量牙床好壞狀況,若再加上植體角度偏斜致咬合不佳,可能在使用1至2年就會紅腫疼痛,進而產生植體牙周炎,最後可能造成植體動搖、無法重建的悲慘結局。
台灣年植10萬根植體,但植牙技術參差不齊,某些統計指出,植牙失敗率可以高達2成,雖然不常發生,但植牙失敗者,在局部確實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深頸部感染等較嚴重併發症,甚至在極為特殊之案例中,植牙失敗者可能併發全身性的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肺炎等更嚴重的致命危險。如何確保植牙相關手術的醫療品質,是民眾相當關切的問題。
哪些原因造成植牙失敗?
人工植牙已為牙科治療單上的選項,也是未來的治療趨勢,惟其成功率並非百分之百。人工植牙的確可能因為術前評估不完全、患者個人健康因素、口腔清潔不確實等導致植牙的失敗。不同的文獻,對植牙的失敗率有不同的定義,但整體來說,植牙的初期手術階段失敗率約在1%~5%,而長期使用後10年的失敗率則在2%~10%之間。
分析人工植牙失敗的原因,提出以下幾種原因:
1.感染:對於原本骨頭不夠的患者,必須在植牙前填充骨粉或其他裝置加強穩定度,但這些骨頭的生長必須有良好的血液循環來協助,而若在手術過程中發生感染,就會影響植體和骨頭的接合度,導致人工牙根的鬆脫。
植牙前拔牙動作很重要,如果拔牙後骨床內有殘餘的感染源,或嚴重牙周病而拔除的牙齒,則不宜立即植牙;如果想拔牙植牙卻發現牙根有發炎現象,拔完牙後一定要進行清創,再進行補骨的動作,使日後植牙植體的力量穩固。
2.抽菸:傷口癒合必須有好的營養,口腔內牙齦的營養都靠微循環來供應,而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而抑制血液循環,導致週邊養分不足而降低傷口癒合能力,甚至增加感染的機會。
3.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近年發現一些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會影響骨頭的代謝,造成患者亦併發骨質發炎的併發症,此亦可能造成植體的鬆脫。
4.病人咬合習慣:有些患者夜間有嚴重磨牙或過大之咬合力量,而過大之咬合力量,可能導致植入牙根受力過重,將使骨頭吸收而導致植體鬆脫。
5.不良口腔衛生:不良的口腔衛生不但影響人工牙根植入時的生長,就是在成功植入後,人工植牙能否長期使用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有很多患者在人工植牙後,因為牙周病、口腔清潔不佳而使口腔長期處在發炎、感染狀態,這都會縮短人工植牙使用的年限。
一般來說,人工牙根長度約多在8mm以上,研究發現,理想情況下,人工牙根經過10年的使用,週邊骨質才會吸收1mm左右,所以若正常情況,成功的人工植牙有8成以上機會,可以使用至少長達20、30年。但臨床上發現,有些牙周病患者因為忽略口腔衛生清潔,而使人工牙根在短短1年內就縮短了2~3mm,使人工植牙使用年限大幅縮短,而必須再度植牙。
6.機械設計原因:可能來自牙醫師或相關操作人員,如牙科技工的經驗不足,由於術前計畫不夠完善,植體選擇、種植角度、方向、位置不對,或是補骨手術未做好評估,補骨材質與傷口處理不夠謹慎,以及假牙材質不良、贗復物不夠密貼等,亦可能導致長期使用的一些困擾。
雖然人工植牙有其好處,但也非人人都適合植牙,在接受植牙前一定要做好周全評估,確認自己是否適合人工植牙。患者有無抽菸、服用骨質疏鬆的藥物、骨頭夠不夠、口腔清潔能力、牙周病改善情況等都是評估的重要因子,對於有嚴重習慣磨牙、口腔衛生太差、口腔內有急、慢性發炎症者,會使植牙手術失敗率增加並且導致較差的預後。此外,全身情況差或有嚴重疾病不能承受手術者、嚴重糖尿病或有明顯併發症者、嚴重精神病患等,都不適合冒然進行植牙手術。當然,植牙手術費用較高,若經濟情況不許可以及畏懼手術者,相對來說,也不適合植牙。
人工植牙並非患者的唯一選擇,想要有成功的植牙,術前和醫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藉由詳細溝通確認醫師的專業,讓患者在術前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人工植牙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但相對的也有一些手術的風險,這是患者在植牙前應有清楚的認知與了解的。
此外,人工植牙之後的照顧也非常重要。人工植牙之後的照顧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假牙部分不會蛀牙,但是若清潔做不好,人工牙根還是可能發生植體牙周病,它可能造成植體週圍骨吸收破壞,也會造成植體鬆動,所以在清潔上要比照自然牙齒,甚至要更小心注意;同時,植牙患者最好能戒菸。且植牙後第1年要每3個月複檢1次,以後每年要至少複檢2次,以確保植牙品質,維持良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