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的植體上有安裝穿透牙齦的癒合零件(癒合帽)第一個禮拜不要刷,使用棉花棒沾漱口水擦拭乾淨即可,應避免直接碰觸到傷口。需搭配植牙專用漱口水漱口(一天四次)勿使用一般含酒精之漱口水,療程為十天內拆線,拆線後癒合帽要刷乾淨。癒合帽在長期咬合力撞擊之下,可能鬆動,病患一旦發現,請保留脫落零件並儘速回診,加以旋緊或採取其他處置。
第一步:選擇正確的牙齒清潔用品
1.選用頭小軟毛牙刷
頭小的牙刷,在牙弓轉角處或上下前牙的內側刷起來比較容易,在後牙區尤其重要,太大的刷頭再刷後牙時容易卡到臉頰,小頭的牙刷配合放鬆的臉頰,才能把最後一顆牙齒外側(臉頰側)刷乾淨。口腔內的環境高低起伏,牙齒和牙周組織也都是敏感而禁不起強力搓刷,使用外殼上標有超軟毛的牙刷,再把每次刷牙的時間加長,在清潔時才不易造成牙齒的磨損或牙齦的萎縮。
2.多利用牙線、牙間刷
牙線建議用一整捲的牙線,除了清潔較為確實之外,正確的牙線使用,在清完一個牙縫之後,靠左右手手指的捲動,使清潔下一個牙縫時是乾淨的一段牙線;而牙線棒卻用同一處一直清潔不同的牙縫,容易將細菌帶到另一處牙縫,沒有辦法徹底的清潔。再來很多人在使用牙間刷的時候,都會出現流血的情況,雖然輕微滲血是正常的現象,但流血就可能是挑選的工具不當;市面上的牙間刷都標有不同的粗細度,用於不同寬度的齒縫,在選用的時候就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齒縫的大小。
第二步:用對清潔方式
1.先使用牙間刷
使用牙間刷時,將刷頭放入空隙或牙齒與植牙之間的空隙,然後以前後的方式移動刷頭,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殘渣。若空隙夠大,就輕輕旋轉牙間刷,增加清潔效果。刷毛受損時,就必須更換刷頭。
2.再使用牙刷
刷牙時牙刷要以斜的弧度來貼齊牙齦溝位置,每次以兩顆牙齒為原則前後來回刷動大約十下左右,往上將污垢撥出來,沿著外側面的地方來刷。再來就是內側面的地方跟外側面的地方是一樣的,最主要的重點是錢牙內側面的地方,因為前牙內側面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弧度,所以在刷前牙內側面時,可以將牙刷拿成直立的方式。由下往上將污垢撥出來,一顆一顆的將內側面刷乾淨。再來就是咬合面的地方,因為咬合面上面會有比較深的牙齒溝隙位置,所以咬合面上面的地方可以稍微出一點點力氣,讓牙刷的刷毛可以完整深入到牙齒的溝縫裡將牙齒刷乾淨。另外,舌頭上及頰側的地方的細菌非常多,刷完牙齒後這些地方也不能忘記,才能達到一百分的清潔工作喔!
3.搭配漱口水
完成刷牙後再搭配漱口水可以防蛀或抑制牙周致病菌等等,但是用漱口水用力漱口,是不可以取代刷牙的喔!
第三步:定期檢查
植牙手術後需要每三個月至半年定期回診一次。回診最主要的目的是清除人工植體表面的牙結石及牙菌斑,假如不定期回診,長期下來將導致牙齦發炎、植體容易脫落,影響口腔健康,最終將導致植牙手術失敗的結果,特別是抽煙、血糖較高及曾有牙周病的患者建議較密集回診以追蹤植牙健康。在回診的過程中,除了由牙醫師檢查人工植牙的咬合狀況外,建議每一至兩年也須回診進行口內追蹤與X光檢查,並針對植體套件與假牙周圍進行徹底清潔,以評估人工牙根周圍的骨頭情況,植牙使用長久與假牙保養有密切的關係,植牙後更要勤於保養這樣才可以使用的長長久久。
狀況一:植牙假牙脫落
固定植牙假牙的黏著劑與一般假牙的黏著劑是不同的,因為人工牙根是由二到三個組件相接構成,基於保養的需要,有些植牙假牙會使用可拆卸的黏著劑來裝戴,有保養需要時才可將假牙卸下。咬合力較大的病人若使用可拆卸黏著劑造成假牙較易鬆脫時,可以回診請醫師使用黏性較強的黏著劑固定。記得將掉落的假牙使用小袋子裝好,勿放置於衛生紙等暫時性包裝中,以免遺失假牙而需重新製作。
狀況二:咬到臉頰或舌頭
長期缺牙後,臉頰及舌頭肌肉會在缺牙區域擴張,植牙假牙裝戴後,初期可能較易出現咬到舌頭或臉頰的情形,大部分經過一段適應期與調整後,此種狀況就會緩慢地改善。
狀況三:假牙陶瓷表面剝落
人工植牙與骨骼緊密結合,沒有自然牙像避震器的牙周韌帶來緩衝咬力。若您有磨牙或咬合地較大或咬到硬物等狀況,造成表面陶瓷剝落,請儘速回診醫師可視剝落情形使用修復材料恢復。
狀況四:假牙邊緣顯現
植牙周圍組織會隨著年紀、使用時間與口腔清潔不正確而改變,植牙假牙邊緣可能會露出,如有此情形發生請須回診檢查治療。
狀況五:植牙疼痛
植牙周圍若有腫痛、流血、化膿等情形,有可能是口腔細菌感染引發植牙的牙周發炎。依據程度不同可分為“植體黏膜炎”及“植體周圍炎”
植體黏膜炎:植體周圍經過牙醫師專業清潔及個人居家保養,搭配漱口水、口服及局部注射型抗生素即可恢復健康。
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因結石堆積感染或咬合力過大,已有骨頭吸收,如果有過多骨頭吸收需搭配手術性治療進行齒槽骨塑形與植體表面清潔來恢復健康。
狀況六:植牙搖動
健康的植牙是不會動搖的,若有任何感覺植牙假牙在搖動或位移的情形須盡快回診追蹤檢查。